《 農民日報 》( 2015年12月21日 08 版)
資料圖 |
編者按
2015年馬上來到歲尾。這一年,種業電商是繞不開的“種企年度關鍵詞”。愛種網、云農場、種種網、阿哥匯、淘寶農資、農商一號……“互聯網+”時代從來不缺乏激情參與者。
回顧這一年,略顯遺憾的是,種業電商又多少給人一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本版曾做過的系列報道《關注電商痛點》,以采訪調查和觀察分析的形式,揭示了渠道沖突、物流瓶頸等方面的原因。本期,系列報道推出第三篇,重點關注電商平臺用戶體驗欠佳。
《 農民日報 》( 2015年12月21日 08 版)
本報記者李飛
“您愿意在網上買種子嗎?”西高莊村,冬閑中的幾位農民聚在村口聊天,記者走上前去問到。
“太麻煩了!”“覺得不靠譜!”“家里的電腦只有孩子過年回來才打開!”村民七嘴八舌地回答,答案很一致:在網上買種子,對這里的農民來說還是件難事。
事實上,種業電商距離西高莊村民們并不遙遠。西高莊村是山東嘉祥縣瞳里鎮轄村,距離這個村直線距離不足三公里處,正是種業電商平臺云農場的母公司所在地。
從種企到農民的距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O2C,為什么沒有被“無所不能”的互聯網拉近?
網頁信息太少而且沒有評價
西高莊村一位王姓村民告訴記者,他有時會在網上買衣服,但是從來沒買過種子,甚至沒想過買種子。“前幾天就買了一件棉坎肩,穿著也不孬,要說買種子,心里還是沒底。”他向記者解釋說,在網上買衣服,有文字寫著材質,有圖片能看樣式,還有評論能大致判斷商家信譽。相比之下,農民能在網上獲得的關于種子的信息則少得多。
“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是決定它是否適合電商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9月正式上線的農資網上商城阿哥匯的創始人韓庚瑞認為,就產品標準化程度而言,農資遠不及電子產品、服裝等,而在農資中,種子又比化肥、農藥更加不易標準化。
標準化程度不足,決定了電商很難在網頁上客觀地描述一個品種。
記者在淘寶手機頻道搜索一款國產手機,“寶貝詳情”中詳盡地列出了從產品名稱、型號到上市時間、操作系統乃至鍵盤類型、視頻顯示格式等31項產品參數,參數下更是圖文并茂地360度展示產品。
而在淘寶農資頻道查看一款截至記者發稿時銷量最高的玉米種子產品,寶貝詳情下只有簡單地五項參數:品種純度、播種季節、種子級別、種子類別和顏色分類。
“衣服買得不合身了可以退,或者送人,但種子不行啊,買不好這一年就瞎了。”顯然,對關系到一年收成的種子而言,這些信息實在少得可憐。
去年12月,“中國種業網交會”在浙江杭州舉辦,共吸引了120余家種企參會。會上,企業最關注的是360度田間展示、在線交易等一系列能夠解決種業電商難題的項目。360度田間展示項目,正是借助于互聯網讓農民可以遠程觀看種子的繁育或者生長過程。
湖北孝感孝南區福良山茶苗繁育基地,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無性系茶苗繁育基地,每年繁育茶樹種苗近千萬株。基地負責人樂子華告訴記者:茶樹種苗繁育基地已經覆蓋了攝像頭,實時圖片可以即時傳輸到公司的銷售網站上,購買種苗的顧客,可以全年24小時地查看種苗的生長情況,解決了顧客“看不見、摸不著”的難題。
對于農民知根知底的種子而言,產品詳情的不足還算不上種業電商的致命缺陷,缺乏“評價”才是最短的那塊板子。
記者在阿哥匯農資電商平臺上看到,一款面向全國范圍銷售的奧瑞金蠡玉35玉米品種,截至發稿時已售出158294件,但由于沒有“評價”一項,看不到任何一個農民的反饋。愛種網、云農場等平臺上,也存在同樣的情況。
“評價”一直是淘寶用戶篩選商品的重要方式。在淘寶農資頻道,農民同樣可以看到評價。但是,由于種子商品使用上的特殊性,農民要在幾個月甚至半年后才能判斷質量的好壞,因此,大多數評價并不能提供太多的信息,不少購買者的評價并非針對產品本身,而是對商家服務和發貨速度等做出的“先給好評,收獲之后再追評”。
一位購買了一包4400粒P型鄭單958種子的網友如此評論:“第一次在網上買這么多種子,有點擔心,種了一大片,不知道收成會怎么樣,不過種子看上去蠻好的,希望有個好收成。”
希望有個好收成。如果種業電商連農民這個最樸素的愿望都無法保證的話,想拉近和農民的距離,確是不容易。
用電腦不會操作用手機沒有平臺
“他們會買,我們看過幾遍,學不會。”李學軍是山東高青縣雙廟村的西瓜種植大戶,他所說的“他們”,是云農場村級服務站的站長李清華夫婦。
事實上,李清華買起種子來也并不熟練。“村級服務站里的電腦主要干兩件事,一是充話費,再一個是買農資。”
“能不能演示一下具體是如何買的?”記者問道。李清華手忙腳亂地在網頁上點了半天,總算在網頁收藏夾里把購買頁面點了出來,略顯尷尬地笑了笑:“一陣子沒使,還真有點找不著了。”
電商平臺線下服務站的站長尚且不熟悉,農民就更不知道該“點哪里”了。
在西高莊村,記者跟隨一位農民來到了他家的電腦前面,幫他搜索到一家種業電商平臺的頁面,請他繼續完成后面的操作。結果,這位農民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卻連第一步——找到記者隨機挑選的一款玉米品種——都沒有完成。
“明明是輸進去了名稱,怎么搜不出來呢?”他很納悶。
搜不出來的原因,并非該電商平臺上沒有這款產品,而是試種區域沒有選對。在幾大主要的農資電商平臺上,購買頁面的左上方都會有一個小小的“送至”按鍵,點擊下拉菜單后,顯示的是全國各地地名,選擇不同地方,頁面上顯示的品種也不一樣。只有該地區試種的品種,才會被顯示出來。
在淘寶網首頁堪稱壯觀的商品頻道和產品品類目錄中,包括農用農藥、農用肥料、農用種子、畜牧飼料、農用工具和農用機械在內的“農資采購”并不起眼。
“活動”一直是淘寶網商家促銷的主要手段。今年9月,四川仁壽縣飛躍村飛躍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徐友坤聽說了一個名為“秋收起義,新農場運營”的活動。
“聽說都是大品牌的,種子農具全場5折,還給免費測土。”徐友坤所在的合作社社員不少,種子需求量大,本打算趁著這個活動省上一筆,沒想到研究了半天也沒搞清楚怎樣參加活動,索性放棄了。
記者在淘寶農資頻道找到了這項活動,看到參加活動的20款產品中,絕大部分是蔬菜花果種子種苗,三大主糧中只有一款上海種業的申糯3號甜糯玉米種子。截止到9月10日只賣出了23袋共4.6公斤。
這23袋種子是被農民買走了嗎?“買了該寶貝的人還買了”一項能夠顯示用戶的關聯消費,大致對目標客戶做出一個推斷。在該甜糯玉米種子項下,共列出購買的人還買了另外12款產品,其中除一款上海種業的彩糯9號甜糯玉米種子外,均為花卉種子、簡易育苗盆、園藝小工具、花盆等。而從成交記錄來看,絕大部分客戶只買了一份200克種子,最多的購買了3份。一斤左右的購買量,顯然不是被農民買走了。
“我們一年到頭也不開電腦,就怕出了問題不會修,要能用手機買還行。”在采訪西高莊村民時,記者不止一次地感覺到,跟“電子商務”相比,農民們更傾向于融入“移動電子商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玩”起了微信,公眾號成了一個理想的銷售窗口。但是,記者查閱了近30家大型種企的微信公眾號,發現只有秋樂種業公眾號設置了購買種子的欄目,但是仍無法實現借助公眾號直接購買,點擊進入后還需復制網址,再轉到瀏覽器頁面進入秋樂種業自營店才能購買。
看來,農民站在種業電商的門前,連聲喊“芝麻”,但是大門并沒有打開
《 農民日報 》( 2015年12月21日 08 版)
這幾年,種業發展風生水起,種業電商也搭著“互聯網+”的快車極速前進。僅今年一年,愛種網上線,聯想注資云農場,墾豐自建物流體系為線上蓄力,此外還有不少種企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商戰略”。看起來,種業電商發展得熱熱鬧鬧。
但從市場一端來看,一下子又冷清了許多。電商平臺所期待的農民自己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或者用手機“輕松一點”就能買到種子的畫面,并沒有耗費這場大戲的太多幀鏡頭。日前,“農民日報·現代種業”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的一項種子用戶調查顯示,34%的受訪者僅將電商作為比價工具,只有27%的受訪者在“是否會在網上購買種子”問題一項上選擇了“是”。
一頭熱,一頭涼,互聯網商業的規律在種業電商平臺上,似乎沒有那么“靈”。原因何在?又如何解決?
首先,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本身尚未發育成熟,先行者對農民的市場教育還不夠,農村物流難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傳統農村市場和電商平臺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完全理順,種業電商在洼地上起高樓,難度可想而知。其次,種子作為一款有生命力的商品,本身有其特殊性。種子關系全年收成,農民不敢輕易嘗試新的購買渠道;種子對適種范圍要求高,電商平臺上又細分不同地域市場。第三,互聯網和種企發展的規律并不完全一致。前者以月、日計時的發展速度,要求回報周期更短,而后者的發展往往以年甚至十年來計,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厚積薄發。
在“互聯網+農業”時代,對種業電商而言,無論是渠道沖突、物流難還是購買體驗不佳,所有痛點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都會在發展中得到解決。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把農民的利益和感受放在第一位,把“農民就是上帝”的口號落實在每一個網頁上的電商平臺,定能更快地解決問題,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