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糧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只能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的緊平衡狀態
在當前全球糧價高企背景下,中國糧價保持著平穩態勢。作為物價指數中權重較大的一項,糧價的穩定有利于總體物價水平的穩定,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講,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從現實看,增加供給就成為中國維護糧食安全最重要的一項措施。
糧價將保持穩中漸升態勢
“我個人還是比較贊成糧食提價。”9月10日,河南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近10年來,全球糧食價格一直停留在較低的價格水平,而我國的糧食價格也一直保持在低于全球糧食價格的水平。
但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數專家對于糧食價格上漲持謹慎態度。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在我國的CPI商品構成和權重中,食品類商品權重占33.6%,這決定著CPI運行的基本趨勢。更為重要的是,糧食是食品生產鏈的源頭,是食品價格的基石,如果糧食價格上漲過快過大的話,老百姓生活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糧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只能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的緊平衡狀態。”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李開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供給方面,糧食生產受到氣候、水資源、耕地面積、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制約,國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高,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也不強,因此,進一步增產的難度和壓力都較大,受此影響,在一定的時期內,糧食價格將保持穩中漸升的態勢。
農民種糧不賺錢
“糧食價格一直在漲。前幾天,糧食收購價每公斤高達98塊錢,聽說有的地方已經超過一百了。”江西省余干縣黃金埠鎮農民黃志軍日前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盡管如此,種糧依然是虧本的買賣,40歲以下的農村人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種地。
近年來,雖然國家通過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是,接受記者采訪的大多數村民還是認為,不管糧價是漲還是跌,“種糧還是虧本的買賣,糧食價格還應該上漲。”
今年60歲的江西鄱陽農民李德貴告訴記者,這兩年糧食漲價了,一百斤谷子漲了二三十元,但化肥和農藥也都跟著漲價。“三四個月忙活下來,一畝地也掙不了幾個錢。”
為了說明糧食漲價后,農民獲益并非如外界說的那樣“賺錢很多”,黃志軍特意和記者算起了經濟賬。他介紹說,他們村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 8分地,每戶按四個人計算可有3.2畝地。按照今年化肥120元/畝、農藥60元/畝、種子40元/畝、耕地80元/畝、正常年份畝產800斤,依據現行 96元/50千克市場收購價計算,每畝凈收入468元,若不除去口糧的話,每戶種糧總收益是1497.6元。但實際情況是,“除去口糧,基本每戶只能賣幾百斤谷子”。他說。
“另外,若是算上農民的勞力成本,種糧絕對是虧本的買賣。”黃志軍說,這些農活都得自己干,不敢雇人,因為雇人收割每畝需80塊錢,一般來說,幾畝地要忙活七八天才能完事,太不劃算。
有學者擔心,如果農民種糧積極性長期受到抑制的話,糧食生產的安全和穩定就會出現問題。
實施糧食增產計劃
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以及不再給國內的物價上漲增加壓力,在收獲了第五個夏糧豐收后,今年,國家進一步加快了增加糧食產量的生產能力規劃。
據悉,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的《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即將出臺,國家有關部門將總結糧食增產的基本經驗,分析未來增產潛力,明確主要目標和任務,并將糧食增產目標分解到省區、市。
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目標是使我國糧食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20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2020年達到10800億斤以上。
根據《綱要》安排,國家將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增加對農民的補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將保持平穩增長勢頭。
按《綱要》規劃,未來我國將形成東北大豆玉米產區(吉林、黑龍江),華北小麥產區(河南)和華中水稻產區(湖南、江西)為核心的3大糧食主產區,全國糧食生產的整體布局初步形成,而這三大糧食主產區將有針對性地開展“糧食增產大運動”,以求在國際糧食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可以實現糧食供需基本平衡。
對此,魏仲生9月10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河南省在日前編制了《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規劃綱要》。依據規劃,河南將采取措施,使糧食年生產能力在目前1000億斤的基礎上再增加300億斤,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