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年
站在時代潮頭,回顧2017年中國種業的發展,既有平靜之處創造的不平凡,也有行業變革之中的機遇與挑戰。
品種井噴
種業創新的必經階段
2017年 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年 站在時代潮頭,回顧2017年中國種業的發展,既有平靜之處創造的不平凡,也有行業變革之中的機遇與挑戰。 品種井噴 種業創新的必經階段
“品種井噴”是2017年行業中最顯著的特點,2017年國審玉米品種和水稻品種總數超過350個,是之前年均通過審定品種數量的數倍,加上省審、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等方式準許進入市場的品種更多,行業人預測每年市場上的品種至少在2000個。
面對“品種井噴”現象,悲觀者有之,渾水摸魚者有之,更有人把此看作是品種“大躍進”,但農財君認為,這是種業創新的必經階段,也是去劣存精的必然過程,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積極應對者也有之,還為數不少。
誠如張世煌所真知灼見,“井噴”必然是泥沙俱下,但泥沙過后才會出現珍珠瑪瑙。“井噴”過后,中國種業將進入品種創新的高峰期,而政府和企業進一步完善和繼續改革與創新尤為重要。 政策松綁 種業迎來“放管服”
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之后,農業主管部門開始積極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關鍵點主要表現在:為減少事前審批,放寬許可條件;強化事后監管,明確主體責任;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服務意識三大方面。
隨著政策的落實,種業市場將進一步放活,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企業自主權進一步加大,“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將不復存在,市場回歸良性競爭和發展。 審定標準改變 品種突出優質綠色
產量仍是品種審定的重要標準,但不再是品種審定的唯一標準。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對品種的新要求下,《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改變了過去以產量為核心的品種評判標準,將品種分為高產穩產品種、綠色優質品種、特殊類型品種三個類型。
今后,具備抗性強、優質率高、輕簡化栽培的品種,將是符合市場化需求的品種。以雜交水稻為例,近兩年的雜交稻品種,優質率有了明顯提高,一些品種已經達到了國家一級米的標準,改變了人們對雜交稻“高產不優質”的傳統的看法。 水稻價格下調 糧價市場化進程加快
2017年,國家發改委實施三等標準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這是2004年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以來的首次全面下調。
在第十八屆中國糧食論壇上,水稻、小麥收購價釋放的信號是:自2018年起,暫停實施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將粳稻最低收購價再下調0.1元,至1.4元;將中晚秈稻再下調0.06元/斤,至1.3元/斤;2018年將對小麥最低收購價進行調整,在目前寄出上調低0.03元/斤,調整至1.15元/斤。
繼玉米收儲制度改改革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后,雖經歷的陣痛期,但市場化成效顯著。水稻和小麥的市場化改革可能將參考玉米進行,這也預示著我國三大主糧作物的價格體系將逐漸與國際接軌,三大產業將充分參與到國際化競爭中去。 種業航母形成 中國種業登上國際舞臺
2017年,中國化工集團對全球第一大農藥公司、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瑞士先正達(Syngenta)430億美元的收購已完成交割,中國化工擁有先正達94.7%的股份。另外一家種業巨頭隆平高科進入世界種業前10,位于第9名;并于近期以以4億美元完成對陶氏益農在巴西特定玉米種子業務的收購。
世界種業經歷了三次并購大浪潮。第一次是1997~2000年;第二次浪潮2004年至2008年;第三次是2016~2017年。中國種業錯過了前兩次,但沒有錯過第三次,中國化工和隆平高科的海外并購,也代表著中國種業航母已經形成,并開始登上國際舞臺,全球種業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中國是最要力量。 種業商業模式創新 種業引領智慧農業
2017年,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中化農業)MAP戰略開始在全國布局實施,建成了全國首個智慧農業平臺,為規模種植戶農戶提供種植、管理、加工、營銷等全程托管服務,運用現代科技讓農民輕松種田、輕松賣糧。
繼中化農業后,隆平高科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隆平高科能夠在智能育種、智慧選種、智慧選地、精準投放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兩者合作將能夠把科技、智能、金融等運用到農業中,用大數據科技推動智慧農業。
未來,種業的競爭將不局限于種業本身,而是參與到整個大農業的競爭中,科技化、信息化是重要手段。 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元年 958個“登記品種”可宣傳推廣
5月1日,《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正式開始實施。截止11月29日,全年共公布四批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名單,共有958個品種上榜。其實,辦法頒布初期,行業內對政策仍然持保留和觀望的態度。部分積極申請單位因為不熟悉材料的具體要求,登記進展緩慢,8月2日首批登記名單僅有40個品種。
目前,經過不斷調整和修改,登記進展明顯加快。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后,企業能夠以“登記品種”名義作宣傳,有利于品種的銷售推廣。同時,也有利于非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市場上“一品多名”的現象也將得以根除。盤點:2017 種業十三個關鍵詞
下一篇>2018中國種業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