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是近幾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趨勢的一種病害。今年玉米播種偏晚,自6月下旬玉米出苗以來,降雨頻繁并出現了高溫、高濕天氣,氣候條件非常利于該病發生,需警惕玉米褐斑病的發生、為害和流行。
一、玉米褐斑病的發生和癥狀玉米褐斑病病原菌為鞭毛菌,萌發和侵染均需要有水滴存在。該病主要發生在玉米葉片和葉鞘上。最初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為密集的黃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隨著病程的發展,小病斑匯集在一起形成黃色病斑帶,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條帶,并在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塊,隆起成皰狀。玉米成株期發病,病斑主要出現在葉鞘上、為圓形或不規則橢圓形紫褐色,細胞組織呈壞死狀。
二、影響玉米褐斑病發生的因素
1.品種的抗病性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親本中含有唐四平頭血緣的玉米品種易感病。
2.連續秸稈還田地塊,土壤中病殘體增加,使田間褐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不斷增加。
3.玉米5~8片葉期,土壤肥力不夠,玉米葉色變黃,出現脫肥現象,玉米抗病性降低,如遇合適的氣候條件,病原菌容易造成侵染。玉米12片葉以后的抗性逐漸增強。
4.偏施氮肥,造成玉米植株磷、鉀元素的缺乏,植株抗病性降低易發生褐斑病。土壤瘠薄的地塊,玉米葉色發黃,病害發生嚴重,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玉米健壯、葉色深綠,病害較輕甚至不發病。
5.在玉米定苗至喇叭口期,陰雨日較多,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原菌的萌發和侵染
三、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搭配,防止偏施氮肥,增強植株抗病性。
2.提早預防。在玉米4~5片葉期,每畝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2.藥劑防治。在玉米喇叭口期噴施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加施磷酸二氫鉀,促進玉米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如果有連續陰雨天,噴殺菌藥劑后間隔7天再補噴一次,以保證防效。為保證用藥效果,應在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用藥,避開高溫時間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