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控因素
很多棉農(nóng)都普遍存在“平時不控、旺了狠控”,導致棉株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失調,前期旺長、后期脫肥,蕾鈴脫落嚴重。特別是市場上一些這名稱、那名稱的化控產(chǎn)品,由于達不到應有的化控效果而造成蕾鈴脫落。
應對措施:實踐證明,還沒有哪種植物生長延緩劑在棉花上的應用效果優(yōu)于縮節(jié)安的。在化控上,應注意選用高質量的縮節(jié)安(如我省張家口市長城牌的),且要掌握“少量多次、輕控勤控、前輕后重”,確保棉株壯而不旺、穩(wěn)健生長。具體分析可查閱本報2008年2月21日《談棉花生產(chǎn)誤區(qū)論實現(xiàn)高效途徑之五:化控篇》。
五、病害和蟲害因素
枯、黃萎病的發(fā)生,往往因為棉株“血管”(維管束)的堵塞而影響營養(yǎng)輸送,導致蕾鈴大量脫落。除了棉鈴蟲“蛀孔”造成的落蕾落鈴之外,還有盲椿象、棉小象鼻蟲可以直接危害造成蕾鈴脫落,以及伏蚜、紅蜘蛛、煙粉虱等危害可間接造成蕾鈴脫落。特別是今年降雨較多、病害較重發(fā)生,以及蚜蟲較為難治、盲椿象在部分棉區(qū)發(fā)生猖獗,而同時大部分棉農(nóng)普遍存在“防治偏晚”、“重治輕防”的弊病。
應對措施:要想很好地控制病害,一句話就是“三治不如一防”,建議廣大棉農(nóng)應根據(jù)天氣預報,在每次降雨前噴施一次殺菌劑,雨后再噴一次(遇旱澆水時也應如此)。對于害蟲,筆者的建議是“9字方針”即“選準藥、早防治、細噴藥”,就可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時要注意,噴藥時應選擇下午5時后進行,以避免在上午開花授粉高峰期因遇藥水造成花粉粒破裂敗育而脫落,且減少因高溫中毒的幾率,同時利于藥液較長時間留存于棉株上,提高藥效。
六、氣候因素和生理因素
①干旱。土壤嚴重缺水,葉片蒸騰作用減弱、光合作用減弱,因生長不良而脫落。尤以“花鈴期”受旱脫落最嚴重。②高溫。一般溫度超過35℃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超過40℃則光合作用就會停止,因光合作用的不足可導致蕾鈴脫落。高溫還可降低花粉的生活力,使子房受精不良而脫落(棉花開花時的溫度在35℃以上,約1/5的花藥不能開裂,1/3的花粉不能發(fā)芽)。③高濕。突降暴雨或連日陰雨,土壤水分過多,通氣不良,氧氣不足,影響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棉株地下、地上生長失調,從而造成蕾鈴脫落。特別是花朵開放遇雨,花粉被雨水浸濕而膨脹破裂,會喪失活力,造成脫落(特別是在上午7~10時遇雨,當天開花的花朵脫落率達90%以上)。④光照不足。連續(xù)的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會因制造的養(yǎng)分少致使蕾鈴脫落。⑤生理方面。棉鈴內含有脫落酸、乙烯等內源激素,脫落酸能在開花后3天的含量大增,到開花后10天達高峰,所以這個時候“落鈴”最多,此后則顯著減少;乙烯在開花當天及吐絮前1~2天為高峰期,前期往往引起幼鈴脫落(后期則促進棉鈴成熟)。開花時,遇到高溫、干旱、降雨、高濕等不良環(huán)境條件,都會破壞花粉和授粉受精過程,使子房不能受精而脫落。
應對措施:遇高溫、干旱要及時澆水。在棉花進入花鈴期后,可用500倍的“農(nóng)喜十效素”(含蕓苔素,DA-6等調節(jié)劑)+600倍的“棉花抗病高產(chǎn)素”或2%~3%的磷酸二銨水溶液,或用質量好的0.3%~0.5%的磷酸二氫鉀等混合液噴施3~5次,以及在遇到陰雨寡照或高溫干旱時,結合治蟲或防病噴施0.1%的農(nóng)喜十效素或0.01%的蕓苔素+0.1%的“六合一增產(chǎn)素”(含硼、鉀、鋅、錳及調節(jié)劑),能明顯減少蕾鈴脫落,顯著提高產(chǎn)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