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漫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绿巨人APP下载汅API免费,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您好,歡迎訪問河南省種子協會官方網站!

新聞動態 發布日期:2018-01-29 10:41 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袁隆平:居安思危!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簡介

  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縣人。雜交水稻育種家。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幸虧我醒悟得早,如果死守權威,也許至今還一事無成。


  問:2017年9月,您牽頭成立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進行了首批海水稻試驗測產。鹽堿地上種出了水稻,這是水稻種植領域的又一項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了海水稻進行測產。您始終堅持在實踐中進行科學創新,不斷有新發現新成果。首先請您介紹一下神奇的“海水稻”,您是怎么理解創新的?


  袁隆平:海水稻就是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沿海灘涂等鹽堿地正常生長的特殊水稻,并不是說長在海里,或用海水灌溉的水稻。原來由于耕地面積受限,要提高產量、保證糧食安全,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科技進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海水稻,希望通過利用沿海灘涂來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全國沿海灘涂、鹽堿地有十幾億畝,能夠種上水稻的有2億畝。我們計劃在三年內研究成功抗鹽堿濃度在0.8%左右的海水稻,產量每畝在300公斤以上,如果推廣一億畝,就可以多產300億公斤糧食,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八千萬人口。


  創新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都很重要,對于我們這個國家來說尤其如此。1994年,美國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曾向中國和世界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說中國人養活不了自己,并且還會使世界挨餓。考慮到人口增長、土地、水資源、糧食產量等因素,他發出的警告并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沒有考慮到創新的要素,對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估計不足,而恰恰農業科技進步是支持糧食增產的第一生產力。如今,依靠科技創新,中國不僅沒有像布朗預言的那樣成為世界糧食安全的巨大威脅,而且還為拯救全人類的饑餓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要創新,就得不斷突破。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在“無性雜交”還屬于經典權威的時候,我就決定跳出來,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試驗。幸虧我醒悟得早,如果死守權威,也許至今還一事無成。現在年輕人有什么新想法,我也不以權威自居,認為你這個有前途,你就提出來,就支持你。要支持新生事物。盡管它可能有問題,但我們要愛護,不能一棍子打死。


  創新還需要人才,需要資金、政策的支持,這么多年來,如果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我們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雜交稻也不會取得這么大的成就。人家講,你每公頃上到16噸、17噸花了很多成本,肯定比一般種田的成本高得多。但其實我們的成本并不高。我們一個百畝片5萬塊錢,就是一畝田多花了500塊錢。跟人家奧運會比,他們也搞世界冠軍,我們也是搞世界冠軍。我們花的成本比一般農民肯定要高一些,但是我們這個是技術儲備,是值得的,我們要花這個錢。




  “我就是這樣的人,就是要挑戰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遠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問:1953年,您大學畢業后服從統一分配,到偏遠的湘西安江農校任教,然后一步步走上了雜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高產記錄。您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也經歷了很多曲折,您是如何走上這條研究之路的。這么多年,是什么力量在推動您一直往前走?


  袁隆平:民以食為天。我是學農的,依靠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是我的職責所在。尤其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那場饑荒,我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真是錐心般的刺痛。種田的人都吃不飽,像我們這種學農出身的人能說沒有責任嗎?最初我利用遺傳學搞育種的對象主要是紅薯和小麥,尤其在紅薯上還花了不少心血,也取得了不少收獲,但紅薯畢竟只是饑荒中用來果腹的雜糧,“無米再來煮番薯”。而氣候原因也使得小麥從來也不是湖南的主糧。所以幾經權衡后,還是轉向水稻,水稻是南方的首要糧食作物,這可以說是自然的選擇。當時一個生產隊隊長跟我說,施肥不如勤換種,袁老師,你是搞研究的,要是能培育一個畝產八百斤、一千斤的新品種,那該多好啊。這讓我深受觸動。我意識到了農民的緊迫需要是什么,那就是良種!水稻、良種,我感到自己對準焦距了。


  雜種優勢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前人也對雜交水稻有過研究,但因為是自花授粉作物,當時普遍認為水稻沒有雜交優勢。突破這個難題的關鍵在于要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每到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間,我就到田里去找。1961年7月的一天,我到學校試驗田選種,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稻株,十幾個八寸長的稻穗向下垂著,挑了一穗來數,籽粒竟有230粒。推算了一下,用它做種子,水稻畝產量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水稻不過五六百斤,當時很高興,如獲至寶。我將種子播下去,滿懷期待,精心培育,結果第二年的收成卻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遲的遲,沒有一個像他“老子”那么好。但失望的同時突然來了靈感:水稻自花授粉,純系品種不會分離。這種參差不齊的表現,是不是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上的分離現象?我數了數,高矮不齊的分離比例正好是3:1,符合分離規律。那株鶴立雞群的水稻,正是一株天然的雜交稻,這說明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由此我更堅定了培育雜交稻的信心。1964年又發現了第一株雄性不育稻,我便開始利用三系法育種。


  給你講一下,三系法雜交水稻就好比是“一女嫁二夫”,而且還是包辦婚姻。水稻是雌雄同花作物,好比一出生就是夫妻成雙。要想讓它雜交,必須找到或培育一個天生的“寡婦”,它沒有丈夫,或丈夫喪失了性功能,這樣的母水稻就是雄性不育系(不育系)。第二步就是給母水稻找一個特定的丈夫,用它的花粉給母本授粉后,生出來長得和母親一模一樣的女兒,也是雄蕊沒有生育能力、仍能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的母本,如此才能使雄性不育性不斷遺傳下去(保持系);在此基礎上,再給母本找一個特定的丈夫(恢復系),這是一個外表與母本截然不同的丈夫,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發達的柱頭,它既能自繁,還能用其親和的血緣醫治母本不孕的創傷,通過雜交,生產出來的孩子,圓滿恢復了生育能力,即變成雄性可育了,長得比父母都要健壯,并且高產優質。不育系和保持系雜交,仍舊只生女兒,用來繼續做不育系,這叫不育系繁殖;而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后代則是恢復水稻天生的雌雄同花、“夫妻成雙”,而且具有雜種優勢、用于大田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這叫制種。


  你問支撐我的動力到底是什么,這還真是很難說。應該說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可能也和我的性格有關吧。我就是這樣的人,就是要挑戰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遠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活到老,工作到老,只要身體好,腦瓜子不糊涂,不癡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



  “中華民族是很了不起的民族,我們現在有一個堅強的領導,不折騰不干擾,路走得對。


  問:中國雜交稻遍及世界,為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重大成績,是中國人的驕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請您介紹一下我國雜交稻研究種植方面的成果。對于中國這些年發展取得的成績,您怎么看?


  袁隆平:必須要自信。就水稻來講,我國水稻生產技術是遠遠領先全世界的。日本是一個科技比較發達的國家,水稻產量也很高,它全國水稻的面積是2400多萬畝,相當于我國雜交稻生產面積的1/10。日本水稻平均每公頃為6.8噸,而我國的雜交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是7.6噸,每公頃比日本高0.8噸,這是平均。


  我們的高產雜交稻,產量遙遙領先全世界,每公頃是17.23噸,在河北我們的一個示范基地,在十九大前兩天收獲。河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去驗收,我在現場,17噸,遙遙領先于全世界。日本最先提出超級稻,它的指標是每公頃12噸,到現在沒有實現。12噸我們在2004年就實現了,就是800公斤畝產。1000公斤是2014年實現的。2015年實現了每公頃16噸,今年實現了每公頃17噸,我們今后要向每公頃18噸攻關。


  有一個印度的專家到我們的超級稻田參觀,他很高興,很激動。我問他,你感覺怎么樣,激動不激動,他說我是加倍的激動,流連忘返,不肯走了。當時是在海南島看的,還沒上一千公斤,他已經非常激動了。


  水稻只是一個例子。這些年中國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是了不起的,1953年我去安江農校時,在路上顛簸了兩天兩夜,客車是燒木炭的,從點火到啟動差不多要一個小時,慢吞吞的,時不時就拋錨了,司機和司爐累得吭哧吭哧,坐車的人也苦不堪言。現在好了,大路都修通了,還有了高鐵,到哪兒都很快。中華民族是很了不起的民族,中國人勤勞勇敢,智慧,腦瓜子靈。我們現在有一個堅強的領導,不折騰不干擾,路走得對。我們有自信會越來越好,我們也一定要堅持下去。



  “要居安思危,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對于農業現代化,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議?


  袁隆平:以前吃飽就行,現在還要吃好,人們希望能買到更好吃、營養更豐富的大米,而農民也必須種出更好的大米才能有經濟效益。所以農業現代化要朝著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的方向發展。但是我有個前提,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求優質。要居安思危,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講的,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多一點糧食不怕,若少一點糧食,你試試看!關鍵時刻,一粒小小的糧食,影響巨大。這個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們搞農業的,搞糧食生產的,一定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盡我們的努力。


  過去認為,產量高的米質不好,米質好的產量不高,這是片面的。我們在進入新世紀的時候就做了戰略調整,要高產優質。我們要在高產的前提下求優質,實現“高產、優質、環境代價少”,又讓平民百姓都能吃得起。這個轉變難度很大,但做到了。現在畝產一千公斤的超級雜交稻“Y兩優900”,口感就非常好。之前有個港商來,他以前只吃泰國米。來我們這后,給他煮了超級雜交稻米,他剛開始只是想嘗一嘗,結果一嘗筷子停不下來了,整整吃了兩碗飯,摸著肚子說太好吃了,比泰國米好吃。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年輕人都不愿意下地種水稻,勞動力少了,所以要機械化。糧價也是一個關鍵。它是萬價之基,糧價漲了,其他東西也通貨膨脹了。但是糧價也低不得,低了谷賤傷農,這個要把控好。既要能夠鼓勵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又不能通貨膨脹。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四個因素是實現夢想的秘訣,缺一不可。


  問:您曾將成功的原因歸納為八個字四個詞: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在您看來,這四樣要素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您最大的啟示或感悟是什么?


  袁隆平:搞科學研究跟搞藝術創作一樣,靈感很重要的,并且是來去無蹤的。還有機遇,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有一句名言叫作“機會寵愛有心人”。我們中國有一句名言,就是韓愈的《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它后面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界上寶貝很多,沒有伯樂你不知道,寶貝在你面前你不識別。知識是基礎,你是文盲,現在要搞發明創造很難的。再一個,汗水,我們是應用科學,水稻田要實干的、要下田的、要流汗的。四個因素是實現夢想的秘訣,缺一不可。成才,還有一個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體要好。身體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無論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撐不下來。我現在還在第一線,經常都要下田的。身體不好,怎么行!




  “只要能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問:您將全部的精力傾注在雜交水稻事業上,一做就是五六十年。有人說,搞科學研究就要有這種“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品質。對此您有什么體會?在您看來,做科學研究還應當具備什么樣的品質?


  袁隆平:搞科學就得堅持,只要大方向是對的,那就堅持下去,累肯定會累,但前途有希望,我們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苦中有樂。不要怕有曲折和困難,失敗里面有寶貝。當年,那株“鶴立雞群”的稻子種下去后沒長出像樣的稻子,別人看到亂七八糟的分離都忙著傷心,我就反過來想,這不就是雜種一代嗎?三系還沒成功的時候,稻子光長高不結實,別人嘲笑我說人不吃草,吃草的話你的雜交水稻就有用。我就覺得,通過雜交,水稻變高,這不是說明雜交確實有優勢嗎?兩系法也一樣,別人不干了,我還一直認真思考這個東西。科學技術就像接力賽跑,你追我趕,形勢逼人,壓力很大。搞科研如同跳高,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頭,即使跳不過,也可為后人積累經驗。只要能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成功沒有捷徑。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問:有人把您比作候鳥,為爭取更多的研究時間,您每年冬天從寒冷的長沙轉移到溫暖的海南,一年中很多的時間都置身田間,直到現在還堅持下田。在您看來,實踐在研究工作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袁隆平:成功沒有捷徑。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我以前招學生有一個標準,一定要下田,你不下田,我不培養。電腦要會、外文要懂,但是你不下田你出不了成果。我是學農的,是搞應用科學的,不是搞理論科學的,理論科學通過計算什么,電腦可以。要實踐,我們非得要實踐,要吃得苦,要下田,這是一個基本的素質。我學水稻的,不下田你怎么行,在電腦里種不出水稻。你在實驗室里面種不出水稻的,只有田里面才種得出水稻。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現在還在第一線,家門口的稻田要下,外地的稻田也要下。要多與農民打交道,多下田多比較,不能憑空想象,農民比我們更清楚種子好不好。我覺得自己身體還可以,還能繼續干下去,國家也讓我繼續干下去。



  “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兩個互相升華。


  問:您在科研之余非常喜歡體育運動,您也是一名小提琴演奏高手。您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


  袁隆平:在文體方面我一直有廣泛的興趣,尤其喜歡球類運動,但我打球只是三流候補隊員的水平。游泳技術是一流的,沒有哪個能游得贏我,不吹牛,我高中時就曾拿過武漢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這些運動給了我一副好體魄,對工作是有幫助的,環境艱難身體也可以扛得下來。除了游泳、打球,我還喜歡下象棋、搓麻將、打撲克。閱讀也是一大愛好,我每周有三天看業務書,除此之外還看外文書、文史、地理。腦子要多用,腦子越用越靈活,可以延緩衰老。說到小提琴,當年進雪峰山時我是帶著一把小提琴的,每天黃昏都會在我住的木板樓里演唱,也帶著學生們一起開展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我一直說,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兩個互相升華。小提琴曲《行路難》就不是音樂家創作的,而是科學家李四光譜寫的,我很喜歡。工作和生活都要有,我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以前我十二點睡覺,八點多才起,現在不行了,十一點就睡了,七點起。


  “傳統文化不能丟掉的,很多問題可以從傳統文化里尋找智慧和答案。


  問:您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尤其是母親的教育濡染對您影響很大。請談談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它對您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袁隆平:我的母親是知書達理、賢惠慈愛的人。她講得一口流利的、字正腔圓的英語,還時常忙里偷閑讀尼采的著作,在她的笑容里洋溢著舉重若輕的樂觀,我的英文,我天性的豁達都與母親有很大關系。母親對我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教導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她總說,你要博愛,要誠實。


  傳統文化不能丟掉的,很多問題可以從傳統文化里尋找智慧和答案,要對祖先的智慧有信心。歷史人物中我比較喜歡蘇軾,一生曲曲折折,但是依然豁達樂觀。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問:30多年前您曾說過:“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我的畢生追求”,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了。那么現在您心中的“中國夢”是什么?實現得怎么樣?


  袁隆平:2013年4月28日,在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上,我就匯報過我的中國夢。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第一個是真正做的夢。禾,就是水稻的意思。我是真正做了夢,夢見我們這個超級稻的試驗田里,高產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把那么長,差不多有兩尺長,一般都是八寸長。那個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興。我們現在為了實現這個禾下乘涼夢,正在攻關。現在是每公頃15噸、16噸、17噸,我們向18噸進軍,最后搞到以后的20噸,實現我的禾下乘涼夢,大概還要好多年攻關。從理論上講,光合作用,變成有機物,水稻的單產每公頃可以達到22.5噸,每畝就是1500公斤。所以,禾下乘涼夢是可能做得到的。


  第二個夢,雜交稻覆蓋全球夢。現在全世界有一億六千萬公頃的稻田,其中雜交稻還只占百分之十幾,主要是在中國。我們是1700萬公頃,在國外有600多萬公頃雜交稻。美國有一個種子公司,雜交玉米是它做的,大概覆蓋了一半,包括中國在內。他們的玉米是相對優勢,我們雜交稻是絕對的優勢。2013年在菲律賓召開了一個國際雜交水稻會議,很多大公司把它的雜交水稻品種拿來展示,40幾個品種,最后產量最高的前三名都是我們中國的,是絕對的優勢。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稻田種上了雜交稻,每公頃增產2噸的糧食,可以增產多少呢,一億六千萬噸糧食,每一年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


  實現這兩個夢是我終生的追求。但是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一句話: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

最新主推品種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精品国产你懂的在线观看| 成 人免费VA视频综合网| 男女裸交免费无遮挡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