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配合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全國農技推廣中心12月18日在山東泰安啟動2013-2016年 “小麥高產創建植保新技術試驗示范”項目,通過對我國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5個小麥主產省3年39個縣示范點的試驗示范,驗證集成植保新技術對小麥的增產作用,優化協調栽培和植保整套系統的防控技術,為小麥高產創建提供技術支持。
小麥是我國第三大糧食作物,2012年種植面積3.6億畝,總產1210億公斤,單產332公斤/畝, 2012年全球產量最高的英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13.3公斤,德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86.6公斤,與世界發達國家比我國的小麥生產還有很大的增產空間。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總工程師梁帝允介紹,病蟲草危害是影響小麥生產的重要障礙因素之一,2012年我國小麥病蟲草發生面積13.42億畝,損失306.6億公斤。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品種的更換和栽培技術的改變,麥田病蟲草害發生了變化,小麥白粉病、紋枯病成為常發性病害,小麥赤霉病在一些地區趨重流行,小麥蚜蟲、紅蜘蛛偏重發生,一些除草劑的長期單一使用導致麥田雜草種群發生抗藥性,增加了防除工作的難度,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也對小麥的抗倒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做好小麥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兩年前與世界領先的專業植保公司先正達聯手開始實驗小麥綜合防控方案,此番選擇小麥面積占全國65.6%、產量占全國74.6%的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5個小麥主產省的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為項目實施點,根據各地小麥病蟲草害發生情況,進行各單項技術的組合和配套,力圖通過3年39個不同地區縣的試驗示范,因地制宜選擇優良新品種進行集中展示,集成組裝高產技術,進一步確定定小麥高產創建植保綜合防控方案,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探求抗災應變的整套技術,最終在全國進行大面積推廣,達到集約項目、集中技術力量、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的根本目的。今年開始,第一批在這5省的19個縣開展,每點示范面積不少于20畝。
隨著農村種植者年齡的老齡化,如何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基礎上,讓農民進一步提高小麥產量?先正達每年不少于14億美元的研發經費確保了能夠根據全球各地的不同需求而不斷有創新、優異的產品線,來解決農民田間的各種需求。12月18日下午,記者走進泰安岱岳區馬莊鎮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內的老宮官村25畝的示范地里,只見一片濃綠。該區植保站副站長劉青告訴記者,這塊地為中高肥水,前茬種的是玉米,根據實驗安排,這25畝地每畝選用8.5公斤的良星77種子用先正達產品20毫升進行包衣,10月11日用小麥寬幅播種機播種,播后第二天澆水,11月13日噴灑除草劑,11月23日調查,這25畝地平均株高20.8厘米,對比長3.5厘米,單株分蘗多一個,對比效果明顯,每畝用種少了3.5公斤,并形成合理的植株種群,可以有效幫助幼苗抵御冬天的寒冷,有助于倒伏預防,為后期的穗粒數、千粒數打下良好基礎,特別是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情況下達到如此的效果,對于農民來說更為可貴。
泰安農業局長齊田峰滿懷信心地說,感謝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給我們送來了這一整套新技術,到明年5月再來,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