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市)農業生產經營戶進行了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2016年全國玉米、稻谷、小麥的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如上圖所示。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3028.2千公頃(169542.3萬畝),比2015年減少314.7千公頃(472.1萬畝),減少0.3%。 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452.1公斤/公頃(363.5公斤/畝),比2015年減少30.7公斤/公頃(2.0公斤/畝),減少0.6%。 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12324.8億斤),比2015年減少520.1萬噸(104.0億斤),減少0.8%。 我國糧食主產區包括遼寧、河北、山東、吉林、內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河南、湖北、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十三個省份。 不過,處于糧食主產區的13個省份并非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供給有余。自足之外尚有余的僅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安徽5個省份,剩下8個主產省份趨于僅能實現自身平衡。 糧食外調的最主要省份是黑龍江和吉林,內蒙古的糧食生產正在崛起,河南的糧食大省地位則在下降。 缺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省份。根據統計,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成為最缺糧的8個省份,其中又以上海為最,其自給率不到13%,嚴重不足。 除此之外的其他省份,大多數也是供求失衡,需求比重大于、甚至遠大于產出比重。 2013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3.4億畝。 2014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03億畝。 2015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47億畝。 2016年,土地流轉無論從規模上還是速度上都比往年更快,流轉的土地面積更大。這也說明,農村城鎮化的步伐更快了。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土地,走進城鎮,將土地租了出去。 什么是供給側?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解釋供給方面大概有五項:勞動力、土地代表的自然資源、資本、創新力量、制度體制安排。 “農業供給側三條底線”: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預計2017年一號文件的核心要點將聚焦農業方面,農產品價格、種業改革、土地改革等領域將成為關注重點。新一輪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將主要著力于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其中,農產品價格機制改革、種業改革、土地流轉等方面受到重點關注。 2016年水稻病蟲害總體危害重于上一年同期,其中華南、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病蟲害發生重于上一年同期,西南輕于上一年同期。 玉米病蟲害發生危害輕于上一年同期,僅東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危害重于上一年,其余農區玉米病蟲害偏輕發生。 棉花病蟲害總體輕于上一年同期,其中黃河流域和新疆部分棉區病蟲害偏重發生,其余棉區病蟲害較上一年偏輕發生。 另外,11-12月,中東部大部地區陰雨寡照突出,部分設施蔬菜病害嚴重。總體看,農業病蟲害輕于上一年及常年,但蟲害重于病害。
從經濟損失看,云南省和遼寧省受旱災的影響最重,華南區和東南沿海地區洪澇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嚴重,新疆、甘肅和青海受風雹災害的影響最重。 從受災面積看,長江以北地區受干旱災害影響大,以南洪澇造成的受災面積最多,風雹災害多分布在我國西北區和華北區,其中新疆、西藏、甘肅和青海受影響最大。 2014年中國城鎮人口為74916萬人,鄉村人口為61866萬人;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為77116萬人,鄉村人口為60346萬人。 2005年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少18332萬人,2005年后差額逐年降低,直至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開始多于鄉村人口,且差額逐年增加,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16770萬人。 2016年是農業大數據興起的一年。 2015年12月農業部出臺《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6年全國兩會提案關注農業大數據。 2016年農業大數據領域的創業公司在全國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來源:佳格大數據 編輯:木子 校對:子萌 審核: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