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在網上求助:“在我們小區有個叔叔是農資經銷商,規模在當地也不算大,感覺每年還是挺賺錢的。自己萌生做農資賺點錢的想法,但好多人勸我,說沒資源就別做,最近兩年行業不景氣,求支招。”
2017年第一季度農資行業紅紅火火的漲勢強力佐證這個朝陽行業的論調——春節后就出現籠罩在大江南北的價格普漲,不見絲毫松動。一時間,投資有機農業,種植莊園,專業合作社,各種名目的組織紛紛興起,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農資經銷商,作為縣、地、市,甚至鄉鎮的一個農業活躍單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進來了,好出去么?能成長么?看看大家怎么說:
經銷商不用貸款的前提下,一年50萬不成問題,我是村級零售,一年十萬左右。不過我勸你還是不要干農資,土地流轉已是大勢所趨,種地大戶越來越多,他們會找有實力的大經銷商以及廠家,農資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如果你有豐富的種植技術,應該可以,如果你只有經濟實力,往你三思。 那位叔叔是不是周邊就他自己一個店?想自己開的話,確實看手里是否有渠道,還有開店不要在小區周圍,這樣你們兩個都不會賺錢。真不想離得遠,那就換另一種商品,不要和他有重復的。誰也不敢打包票能賺錢!商場如戰場!建議前期先調查一下市場。 作為一個十多年的農資銷售商建議新手慎入,目前農資銷售店已經飽和,每個鄉鎮街道上都有好幾十家農資銷售店,而且幾乎每個村也有代銷店,所以沒有技術新人慎入,因為土地流轉已經開始,集中種植成趨勢,以后經營模式是公司加大戶,農資店要慢慢退出市場。 一個農資銷售商一年能賺多少錢?目前村級農資店一般利潤在5-10萬,差點也有兩三萬的。鄉鎮街道上農資店一般利潤10-30萬,差點也有幾萬的利潤的。縣級代理商一般30-100萬,也有差點只能掙個十來萬,也有好的能掙個幾百萬的,這看你的能力了。 這個問題真說不好,我一個朋友就搞這個的,開始弄了個店,不太好,后來店開不下去了,就把貨拉家去了,沒事就給一些人送貨,或是想把積壓的活抖落一下吧,就滿哪賣,結果還慢慢的火了起來,所以難說好壞,看能力吧。
新生農資經銷商很難做大,原因很多,下面逐條敘說:
第一,對手如霸主坐擁天下,實力雄厚。農資經銷商,不是一個剛剛興起的新門類,它從上世紀90年代出現,至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大浪淘沙,沉淀了很多優秀的個體——老牌經銷商霸主。這些區域霸主,在成長的過程中,積累了資金、產品資源、渠道、人脈,任何一個新生經銷商的謀生之路,必然是和這些龐然。
大物搶食吃。弱肉強食,如同嬰兒與武士的對決,勝負立判。而且在農資環境比較好的區域,往往除了大王,還有二王、三王。一個新生農資經銷商如何插足?不在同一數量級上的競爭對手,是阻礙新興經銷商的一個客觀障礙。
第二:資源。這個資源,我主要想說的是產品資源。農資行業發展多年,老牌霸主經銷商瓜分了國內外知名公司的全部產品資源。作為一個新興農資經銷商,如何從大的企業獲得產品資源?知名企業在篩選經銷商的時候,如何從一堆沙粒之中找到最小的一個沙粒?我想大的企業不會有那種雅興,也不愿意承擔巨大的風險。而優質的產品資源,大多、幾乎全部集中在大企業手上。那么和新興經銷商合作的企業,大多時候,都是些籍籍無名的小企業。小企業在推廣、質量、渠道利潤上,都是不能和大企業短兵相接,一較高下的。于是,產品資源的短缺,成為新生經銷商發展的巨大障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何況還不知道你是不是巧婦。
第三,金錢。大多新生經銷商資金不足(也有例外),而和一個新生經銷商合作,上游供應企業都會有較為苛刻的門檻——先款后貨,較高的回款率要求,等等——以保障企業利益不受損失。下游零售店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則會要求新興經銷商給予較大賒欠,甚至全額賒欠。而且推廣要支持,促銷要幫助,否則不接貨,接貨也不好好賣,年終退回去。上壓下擠,新人難為啊。這是新興經銷商做大的又一個障礙。
第四,渠道。老牌經銷商經營多年,有比較完善的渠道。基層零售店(客戶)有較好的忠誠度。新興經銷商要發展,就需要去挖這些零售店。尤其是大的零售店,對新經銷商更是頤指氣使。挖大店的成本會更高,且毫無忠誠度可言,還會要求保護地盤(比如周邊多少公里不能再投新點)。上游資源匱乏,下游吃拿卡要,新興經銷商可謂步履維艱。
第五,信譽度,或者說美譽度,更直白一點說名氣。很顯然,企業不想要沒有名氣的客戶,零售店不想要沒有名氣的經銷商。
新興經銷商的出路在哪里?
比如,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功能性肥料——促進坐果,美化果面,幫助膨大,促進塊根膨大增加產量,這些產品就是新的資源。另外,不管藥肥是否被正名,但是已經形成了10多個億的市場,尤其表現在廣西甘蔗上面。肥、藥雙效,個人認為是新的趨勢。
這些新資源、新趨勢,在老牌霸主經銷商看來,推廣起來風險比較大,往往不愿意接受。而且這些新資源、新趨勢往往由“小公司”推薦,這就進一步放大了大經銷商的不愿意。那么,新興經銷商的機會就來了,但是,這個機會與風險同在。
新興經銷商要想做大,在賺了第一桶金之后,不能盲目擴大硬件投入,比如購置車輛,建設倉庫,招聘業務員等等。而是要給自己的零售店制定業務發展規劃,告訴零售店,怎樣合作,怎樣一起前進,承擔什么責任,賺取什么利潤。這樣一來,零售店就不會欺負你是新來的。這個規劃靠什么來實現呢,主要是錢,算是讓利買忠誠吧。
怎樣抓住種植戶的痛點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秦皇島地區的冬棚韭菜,韭蛆危害嚴重。而你可以根據韭蛆產生的原因,配置出可以預防、治療產品;并且還根據韭菜的生長特點,配置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肥料方案。經過試驗,現場觀摩,測產對比等方式方法,預防、治療產品效果顯著;化肥能增加產量,提升品質。這個時候,老百姓信你了,你就有了資本了。
互聯網是個工具,學會使用就會如魚得水。不過,利用互聯網想要實現什么目的,怎么實現,需要新興經銷商思考清楚。(文章來源:農林微視,若涉及版權,請原作者聯系協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