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關內大部分地區新玉米的收割已近尾聲,東北產區也正相繼展開大規模的秋收工作,因此,距離2008/09年度新玉米上市的高峰期已不遠了。就目前市場形勢來看,今年國內玉米豐產已成定局,現貨壓力沉重是毫無疑問的,因而影響第四季度新玉米價格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產成本與農民收益,二是需求的恢復增長程度,三是國家的收儲政策及收儲價格,四是農戶的惜售心理。具體分析如下:
生產成本吞噬部分種糧收益,農民惜售或將對未來價格起到支撐
從生產成本與農民種植玉米的收益角度看,受今年年初國內通脹壓力加劇的影響,化肥、農藥、柴油等農業生產物資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因此玉米種植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據悉,今年種植一畝玉米的平均成本較去年增加了50元~80元,假設按照去年的收購價格約每噸1600元~1640元來計算,其收益水平較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主產區約有每畝200元~350元的凈收益。因此,從當前的市場收購價格來看,屆時農戶惜售將是必然趨勢,這或將對新季玉米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力度。
養殖、工業需求增幅暫時放緩,對四季度我國玉米市場的提振作用較為有限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由于近期以來,生豬養殖效益持續較差,雖然節后部分地區豬價出現反彈,不過,多數養殖戶對后市豬價走勢依然較為悲觀,且淘汰母豬比例仍在上升,多數達到10%。因此拖累眾多的飼料企業對玉米需求恢復進度放緩,短時對玉米需求產生強力推動的可能性應該不大。玉米需求的另一主線則是深加工,而由于食糖價格的持續低迷,奧運會后玉米深加工企業大量開工以致大量增加玉米需求的現象并未出現,從當前市場形勢來看,無論是玉米-淀粉-淀粉糖,還是玉米-酒精的生產企業,均面對艱難經營甚至虧損的局面,對玉米需求的增長自然受到較大抑制。
以上需求的疲軟從國家臨時儲備玉米的拍賣成交情況中可見一斑。自7月22日開始,國家連續進行了10次臨時儲備玉米的拍賣,成交比率與成交價格均現漸次走低之勢,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19日以后,玉米主產區黑龍江連續6次流拍賣。顯然,無論是飼料、還是深加工企業,均已將目光投向價格可能更低的新玉米。而以上10次拍賣總投放量尚不足今年國家臨時收儲玉米約680萬噸的一半,成交量僅為20%。
政策導向將對第四季度國內玉米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而最大的變數可能來自于國家對于玉米市場的調控政策,可以預見的是,在我國依然限制出口及玉米豐產的大背景下,國家臨時收儲的數量將在去年的基礎之上增加,并可能進一步提高今年東北玉米托市收購價。不過,面臨調控物價水平過快上漲以抑制通貨膨脹的政治任務,我國政府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以促進糧食增產的策略將更多傾向于采取補貼等非價格措施。
綜合分析,生產成本與農戶惜售將對玉米價格產生一定支撐,而需求的恢復程度與收儲政策將對玉米價格產生較大影響。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新糧上市后繼續大幅下行的空間不大,尤其是在政府出臺今年東北新玉米托市收購價格政策的背景下,預計每噸1500元~1520元之間的價位可能既是成本的支撐線,也是農民所能接受的價格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