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13日電 就在國際社會對全球糧價上漲的擔心進一步加重的時候,中國迎來了夏糧豐收的季節。由于一系列優惠政策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中國在過去四年實現了糧食產量的連續增長。
在農業大省山東曹縣花王莊村,農民焦西慶剛搶收完3畝小麥,又忙著把玉米種子撒向地里。夏糧豐收使他今年的收入前景光明了許多。他還得到國家給糧農每畝近80元的補貼,“加上賣糧的錢,我這三畝糧田半年就能收入2500元”。
眼下,中國夏收已進入高峰。在河南、山東等地的麥田里,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搶收麥子,以便及時種下玉米等秋糧作物。中國農業部說,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夏糧總產量將實現連續五年增產。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農業和春耕生產時說,政府的目的就是讓農民愿意種糧,放心種糧,種好糧,賣好價錢。這樣對國家有好處,對農民也有好處。國家糧食安全了,農民收入也有了保障。
世界正在經歷二戰后最嚴重的糧食漲價局面,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糧價保持了基本穩定。
“生產是糧食安全的根基。”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說。曾麗瑛指出,針對前幾年糧食生產下降、糧食供需形勢趨緊的狀況,中國連續出臺包括直接補貼、保護性收購等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使糧食產量很快實現恢復性增長。
但是,糧食豐收并不意味著農民收入就一定會增加,而可能出現“谷賤傷農”的現象。為此,中國于5月底進一步提高了糧食收購價,其中稻谷、小麥主產區的上調幅度為2%到7%。
國際油價高企所導致的化肥、柴油價格的上漲,加重中國農民的生產成本。在麥收前,中國各地農業部門紛紛增加農資補貼以減輕農民種糧的成本壓力。在山東省,每畝農資補貼由去年的30元增加到65.2元,再加上每畝14元的糧食直補,糧農能得到每畝近80元的補貼。在江西,每畝糧田的補貼可達130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說,中國由于連續四年糧食增產,因此過去幾年里幾乎沒有進口谷物,對世界糧食穩定作出了貢獻,這與中國政府千方百計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是分不開的。
“國家政策好,我們才愿意多種糧。”焦西慶說。中國通過將集體土地包產到戶讓農民“單干”,大大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加上實現“超級稻”等技術突破,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成功地破解“誰來養活中國”的難題。
現在,中國要確保糧食安全仍然面臨如何激發農民積極性的挑戰。“農資價格一路漲得厲害。”焦西慶擔心地說,“如果價格繼續上漲,種糧投入就會抵消國家給農民的實惠。”
新華社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農業生產中出現了糧價漲幅不如農資價格漲幅大、農民種糧不如打工掙得多、種糧食不如種經濟作物合算等新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韓俊等農業專家指出,從這一角度看,中國糧食價格出現溫和的上漲是合理的,有助于增加農民的種糧收益。同時,從政策面繼續鼓勵農民種糧是十分重要的。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穩定農資價格、將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及時兌現到戶、加大支農投入力度、認真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