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和中國農機化導報在京舉辦了農業機械化與中國農村改革高層論壇。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寶文在致辭時說,此次論壇回顧總結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經驗、規律及其在中國農村改革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探討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瓶頸”問題以及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對開創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張寶文指出,從2008年開始到2020年,是我國農業機械化完成中級階段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循序漸進地推動農業機械化全面協調發展。當前,我國已形成了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良好社會氛圍、經濟基礎、技術條件、市場環境和體制機制,農業機械化呈現出加快推進的趨勢。在國家加大扶持力度和農業機械化內在成長力的推動下,我國完全可能在15年內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70%,完成中級階段的歷史使命,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中國農業大學白人樸教授分別作了主旨發言。
宗錦耀在發言時說,農業機械化一頭連著工業、一頭連著農業,是一項重要的農業基礎建設,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穩定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才能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推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發展農業機械化要立足國情、把握基本方向、抓住關鍵環節、主攻重點領域,堅定走以“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社會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為主要特征的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可以兼容不同的農業生產規模、經營體制、生產力水平,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
宗錦耀要求,今后一段時期,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標,堅定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進一步落實農機化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以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和建設農業機械化示范區為主攻點、以提升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為突破點、以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裝備和技術為著力點,精心組織重要農時農機化生產,不斷拓展農機化服務領域,繼續加強農機安全監理、農機質量監督和農機從業人員培訓,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務水平,促進農機化科學發展,力爭到2020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0%,林果業、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裝備水平大幅提高,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歷史跨越,開辟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的廣闊道路,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貢獻力量。
記者還在論壇上了解到,2007年,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76879萬千瓦,全年總耗用柴油3689萬噸,其中,農業生產作業用油3345萬噸,若按每噸柴油征收燃油稅1130元計算,全國將增加農機作業成本378億元。
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開征燃油稅對農業的負面影響,與會專家建議,國家在出臺燃油稅過程中,把消除對農業的負面影響放在與燃油稅政策目標同等重要的地位來考慮,組織專門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提出全國統一的實施補償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據總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具體的補償辦法,并組織實施。對于補償辦法,專家建議采用先征后返、全額退稅、上限控制、直接補償給機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