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及時澆水,科學施肥,搞好中耕,保證土壤墑情,奪取今年小麥豐收就有希望!”2月4日,商丘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劉衛國來到寧陵縣陽驛鄉張白村,他的一番講解說得村民劉兵等幾位群眾眉頭舒展。
眼下,商丘市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農民群眾科學抗旱澆麥,既澆保命水,又澆豐產水,有效提高了抗旱澆麥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記者從商丘市抗旱澆麥指揮部了解到,1月份,該市平均降雨量僅為0.2mm,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98.5%。全市麥播面積839萬畝,77.5%受旱,其中重旱177萬畝,占麥播面積的21.1%,受旱面積之大,時間之長,程度之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
面對旱情和低溫天氣,商丘市及時組織農業專家會商,提出了因苗、因地、因時制宜科學澆水辦法,要求“氣溫達到零上3攝氏度就可澆水,澆灌過程中要小水勻澆,防止大水漫灌,澆后及時中耕保墑,防止板結龜裂”。農業、水利、氣象等農口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利用“農信通”、農業科技110、送科技下鄉“大篷車”和電視欄目等多種形式在全市鄉村巡回開展技術服務,指導農民科學施肥、科學澆水,及時中耕保墑,提高田間管理的科技含量。這些措施,有力地推進了全市抗旱澆麥工作,確保了全市一類苗不減少,二類苗逐步好轉,三類苗的保命水及時灌溉,避免出現旱死凍傷現象。據省氣象部門衛星遙感監測,1月17日,全市小麥一類苗占66%,二類苗占28%,三類苗占6%。
截至2月4日,在省政府兩次下撥190萬元特大抗旱經費的基礎上,商丘市已經投入抗旱經費1.2億元,其中縣級財政撥款2000萬元;全市行動機電井130萬眼,河灌泵站25處,抗旱用電6203.8萬度,抗旱用油8936.91噸,累計投入抗旱人員300多萬人次。據統計,目前已抗旱澆麥700萬畝次,占麥播面積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