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水資源短缺是限制我國農業及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旱地農業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52%,其中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地約占65%。全國每年有7億多畝農田受旱災威脅,受旱面積3.26億畝,成災面積1.34億畝。干旱所造成的損失幾乎是其他自然災害所造成損失的總和。2008年入冬以來,中國多個省份遭遇了嚴重的旱情。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9日,黃河流域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五省合計受旱面積1億畝,其中重旱面積2165萬畝,干枯面積148萬畝。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于2009年2月5日首次宣布啟動了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呼聲】
從這次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災當中,可以看到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沒有水利設施,主要是靠天吃飯。面對嚴重的旱災,如何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駐豫全國政協委員呼吁,應高度重視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增加干旱農業科學研究投入
作為從事干旱技術問題研究的專家,河南大學副校長宋純鵬委員建議,要加大抗旱和生物節水研究的投入。通過利用新的轉基因生物工程技術、植物抗旱基因的挖掘和分離、基因聚合技術,培植一批小麥、棉花、牧草、水果和陸稻品種,使其不僅具有節水抗旱的突出特點,又具備穩定的形狀和優良的品質特性。通過抗旱耐旱的新品種選育,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發展生物節水,是發展我國作物生產,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作物生產的重大戰略性課題之一,也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和迫切的需求。
出臺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規劃
全國工商聯執委宋豐強委員認為,為從根本上提高農業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穩定提高糧食產量,實現國家糧食戰略工程建設目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國家應根據糧食主產區各省的土壤類型、作物品種、澆灌需求等特點,制定長遠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有“規”可循,有章可依。
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增長長效機制
宋純鵬委員和宋豐強委員都提出,要增加抗旱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國家和糧食主產區各級財政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增長長效機制,堅持不懈地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應把它納入到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從根本上提高農業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建設節水設施農業,不斷提高農田灌排標準和服務質量,為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