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自2003年鄉鎮企業系統正式啟動職業技能開發工作以來,全國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經歷了由起步到全面發展的過程,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培訓與鑒定人數快速增長。從2003年的不足1萬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近30萬人次;鑒定取證數量呈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2003年185人次,2005年1.5萬多人次,2007年突破8萬人次,2008年超過12萬人次。
二是培訓與鑒定體系不斷健全。農業部組建了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站,各省(區、市)以實施藍色證書培訓工程為突破口,建立了106家鄉鎮企業培訓中心,建立了32個省級鄉鎮企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在市(州)、縣(區)建立了520個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站,在企業建立了600多個實訓基地。
三是培訓與鑒定隊伍不斷壯大。經過培訓考核,共有近4000人取得國家級考評員資格證書,100人獲得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督導員證書;組建了一支300多名專家構成的職業標準、教材、題庫開發隊伍,組織編制了關鍵行業的職業標準4個、培訓教材8本;全國直接從事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的管理人員達到1000多人。
四是培訓與鑒定設施不斷完善。2005年至2006年,農業部投資3600萬元,為32家省級鑒定站和培訓機構,添置了3500多臺(套)培訓鑒定儀器設備,初步改善了各地培訓鑒定機構的工作條件。同時,各地也積極爭取當地財政資金支持。如天津市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農民工培訓基地,每年可培訓鑒定6萬人次。
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開發快速推進,開展的重點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強化指導。寧夏、吉林、天津、重慶等十幾個省(區、市)的鄉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印發文件,召開會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的指導。
二是緊扣中心,突出重點。吉林、寧夏、新疆等省(區),緊緊圍繞當地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大力開展職業技能開發工作,湖南、廣西、陜西等省(區)也都以當地優勢行業為突破口,突出重點,積極推進培訓與鑒定工作。
三是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寧夏自治區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拿一點、個人籌一點的辦法,多方投入。天津市把職業技能開發工作與“351”工程、藍色證書培訓工程的實施緊密結合起來,統一研究部署和給予扶持。青海、浙江、廣西等省(區)依托“陽光工程”、“藍色證書培訓工程”等,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鑒定工作。
四是規范程序,保障質量。2006年,各省(區、市)鑒定站統一使用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務管理系統》軟件后,鑒定工作的標準化、網絡化和規范化得到進一步加強。正是由于嚴格規范工作程序,嚴把鑒定質量關,保障了技能培訓與鑒定的質量。2006年,在農業部組織的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質量大檢查中,鄉鎮企業系統各鑒定站都順利通過。
五是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湖南省鄉鎮企業局積極與勞動廳、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溝通協調,形成了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鎮企業局積極與勞動廳溝通協調,共同發文,在全區鄉鎮企業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為加快推進這項工作創造了條件。
當前,針對大量農民工返鄉新情況,各級鄉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積極引導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開發機構,把轉移就業培訓與就地創業培訓相結合,積極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