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通過8-10年的時間,使食用農產品無公害生產面積從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農業部總經濟師張玉香于5月13日在甘肅省蘭州市召開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暨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會議上提出,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要繼續深入實施,要在現有標準制定、例行監測、專項整治、產品認證工作的基礎上,狠抓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和推廣;無公害農產品要在充分發揮標準化生產示范功能的基礎上,要同時發揮好便捷市場準入和質量可追溯功能作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要在科學規范鑒評的基礎上,把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影響力大的品種和產品先行加以登記保護。
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陳生斗介紹,截至2008年底,全國有效獲證無公害農產品達41249個,獲證單位18952個,產品實物總量2.2億噸,占食用農產品商品量的25%左右;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4915個,其中種植業產地29871個,面積3905.51萬公頃,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30%。該中心已評審通過和公示了6批共153個地理標志產品,其中133個產品獲得農業部審批頒證,地域保護面積167.5萬公頃,年產量180.4萬噸。目前,全國共委托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176家、產地環境檢測機構154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檢測機構88家;2008年共培訓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師資120人、執法檢查員2420人、內檢員4256人,農產品地理標志執法核查員1350名。
張玉香表示,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責任重大,抓好無公害農產品事業仍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和過程。當前的重點是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進程,以“菜籃子”和“米袋子”為抓手,突出抓好重點產業、規模基地的整體認定,要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等項目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爭取財政、發改委等部門的支持,將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標志推廣、執法監管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要在資源保護、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品牌樹立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下功夫,為區域特色農業和區位優勢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源支持、品種支持、技術支持、品牌支持和市場競爭優勢支持。各級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機構隊伍,要在履行好無公害農產品管理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兩大主體職能的基礎上,盡快跟進承擔起農產品產地安全監督、生產標準化督導、產地準出、包裝標識、市場準入和質量追溯等執法監督、檢查職能。
會議明確了2009年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總體要求,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認證與監管并舉”,在穩步擴大總量規模的同時,將嚴格把好質量關貫穿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確保獲證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維護品牌公信力。要著力做好強化基地建設和申請主體培育、加強認證審核和證后監管、推行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強體系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探索工作推進機制、強化宣傳和技術服務等六方面的工作。